新聞動態
“目前,山東的綠色輪胎產業可謂風生水起、方興未艾,全省子午胎生產企業中80%以上可以達到歐盟標簽法第一階段(2012年11月1日)要求的指標;但與國際最新技術相比,仍然存在較大差距,除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開始輪胎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研究之外,絕大部分企業的子午胎生產均采用傳統的工藝技術。”日前,記者在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采訪時,該協會會長張洪民不無憂慮地表示。
根據歐盟委員會出臺的輪胎標簽法規,自今年11月1日起,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、輕卡胎、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,標示出輪胎的燃油效率、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的等級。
張洪民認為,這對于輪胎行業既是挑戰,也是機遇,相關企業應當保持清醒認識,進一步加快綠色輪胎技術創新步伐,盡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。
輪胎巨頭各顯其能
在張洪民看來,所謂“綠色輪胎”,是指在輪胎原材料使用、產品制造及使用過程全周期中符合節能、環保、安全的要求。
他告訴記者,近年來我省輪胎企業在應對歐盟標簽法、綠色輪胎開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。
玲瓏集團研發的綠色環保轎車輪胎已達到歐盟標簽法C/C/2級要求,與米其林、鄧祿普相當,比現有普通級別輪胎滾動阻力降低30%以上,達到世界一流汽車廠配套要求,降低油耗3%-5%。
三角集團充分利用國內外有資質的實驗室和試驗場,對輪胎滾動阻力、噪聲和濕地抓著力指標進行檢測。從測試結果看,出口歐盟的三類輪胎(C1、C2、C3)全部達到或超過歐盟標簽法第一階段要求。
賽輪公司積極推進輪胎產品的安全、環保認證。公司輸美產品已經通過美國環保署的Smartway認證,是國內第二家通過認證的輪胎企業。為使產品順利通過認證,公司技術人員對輪胎結構設計及配方進行優化,降低了輪胎的滾動阻力和動態生熱,使輪胎在節能、環保、安全方面提高到一個新水平。
山東金宇輪胎集團有限公司則從配方、工藝、結構設計和檢測幾個方面進行綠色輪胎的開發,取得了突破性進展。其生產的70多個型號輪胎經過荷蘭交通部檢測,濕地抓著力達到A級,滾動阻力達到B級,噪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。
差距仍較明顯
盡管如此,在張洪民看來,與國際最新技術相比,我省綠色輪胎在設計、生產、工藝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,需要奮起直追。
據介紹,近幾年,世界輪胎生產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,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。首先是設計方法取得突破,采用大型計算機、有限元分析及仿真模擬等手段,大大縮短了產品設計周期,提高了效率,降低了成本。
其次是生產工藝重大改變,向低能耗、低污染、高效率、高精度、全自動化方向發展,降低了人為因素影響,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。
“世界各大輪胎公司的新技術各有千秋。”張洪民舉例說,法國米其林公司的C3M技術能夠實現指揮、控制、信息、制造的一體化,使得基建投資成本節省50%,占地減少50%-90%,操作人員減少50%-90%,原材料消耗減少9%;美國固特異公司的IMPACT技術能夠使加工精度提高43%,生產效率提高70%,員工減少42%,成本降低20%,原材料節約15%;德國大陸公司的MMP技術將傳統生產工藝的四大工序整合成兩大塊,可降低生產成本60%。
再比如,意大利倍耐力公司的MIRS技術將傳統工藝四大工序壓縮成三大工序,使工廠占地面積縮小80%,基建投資下降15%,成本節約25%,生產效率提高80%。
鑒于此,張洪民表示,希望我省輪胎企業能充分發揮國家惟一的“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和兩個“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”的作用,積極開發綠色輪胎生產的新工藝、新裝備,推動綠色輪胎技術的進步。
- 上一篇:專家詳解六年免檢政策 改裝車輛需慎重
- 下一篇:沒有了